
停尸儀式-金南山綠色墓園
中國的傳統(tǒng)喪葬文化非常講究壽終正寢的,。在病人生命垂危時,親屬要給他
脫穿戴好內(nèi)外新衣,;否則,,就是“光著身子走了”,親屬會感到十分地遺憾和內(nèi)
疚,。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氣前,,親屬們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,守護他度
過生命的最后時刻,,這叫做“挺喪”,。在彌留時刻,死者須穿上壽衣,。在北方漢
族的習俗里,,貼身穿白色的襯衣襯褲,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褲,,最外面套上一件黑
色的長袍,。整套服裝不能夠有扣子,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系緊,這樣做是表示“帶
子”,,就是后繼有人的意思,。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,帽頂上縫
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,,用來驅(qū)除煞氣,,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子孫是吉祥的。如果
死者是男性的話,,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,,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。壽
衣一定要是傳統(tǒng)的式樣,,哪怕改朝換代,、時過境遷,平時再也不穿民族的傳統(tǒng)服
飾了,,等到臨死的那一天,,也還得要恢復原來的裝束。因為按照傳統(tǒng)的觀念,,人
死之后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,,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,不讓他認祖歸宗,。
在病人臨終之前,,家屬必須要給他沐浴更衣。這實際上是給死者進行的第一
次化妝整容,。但是這樣的的沐浴更衣,,已經(jīng)遠遠超出了服裝本身的物質(zhì)形式。比
如:佤族在為去世的老人穿壽衣的時候,,除了穿上死者平時所穿的衣服之外,,還
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過來穿的新衣服。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在民族傳統(tǒng)的觀念里,,
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舊衣服脫掉,,這樣方便死者的靈魂回來認識自己的身體;
而他們把后來加上去的新衣服反過來穿,,是為了讓死者知道自己已經(jīng)死了,。衣服
的正面和反面,和穿衣的單數(shù)和雙數(shù)一樣,,是人們在生與死,、陰與陽交接的人生
“換屆”中,舉行的最后一次換裝儀式,。這種被稱為“反飾”的習俗,,是為了改
變死者壽衣的穿著式樣,,使他的靈魂沒有辦法停留在陽間。同時也有通過反正顛
倒來暗喻陰陽兩界的意思,,因為在人們的觀念里,,陰陽兩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也
是完全顛倒過來的。壽衣已經(jīng)成為人們的靈魂觀念中靈魂的一個代碼了,。
親屬給死者沐浴,,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對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,一方面
也有和“壽衣”一樣的象征意義,。清洗尸體所用的水一般都是買來的,,俗稱為
“買水”。它本身是一個可以單獨存在的儀式,,就是把“陽水”變成“陰水”的
一個轉(zhuǎn)換儀式,。買水用的錢主要是陰錢:燒香、化紙,、即紙錢,。這種錢只有在陰
間才有價值,只能由靈魂享用,,而在人間的話只是廢紙一疊,。“買水”為死人沐
浴的目的除了在于“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惡,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”
外,,主要是要讓死者的靈魂知道,,這不是在給活人沐浴,而是要讓死者干干凈凈
地到達陰間,,被祖先所收容,。
在對死者進行沐浴更衣之后,親屬要馬上把尸體移到靈床上,。同時還要采取
一些儀式,,把死者的靈魂也引到靈床上去。山東臨沂一帶的習俗,,是用一塊白布
從梁上搭過來,再用一只白公雞在病床上拖幾下,,順著白布從梁上遞到外間屋,,
在死者身邊走上一圈,然后把公雞殺死,,這叫做“引魂”,。
在江南的一些地方,如果死者生前做過屠夫,,那么他臨死之前,,家里人要用
一塊大紅布,,把他的手包起來,偽裝成被斬斷的樣子,,據(jù)說這樣做就可以避免在
陰間被他宰殺的牲畜咬他的手,。同時,家里人還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銅錢,,
這叫做“含口錢”,。在江浙一帶的農(nóng)村,還流行給死人燒紙錠,、錫箔之類的信物,,
就是“燒落地紙”"。
按照舊時的規(guī)矩,,在沐浴更衣的儀式結(jié)束之后,,還要舉行飯含儀式。飯含是
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貝,、玉貝和米飯之類的東西,。這是為了不讓死者張著空嘴、
餓著肚子到陰間去受罪,,而成為餓死鬼,。

文章來源:網(wǎng)絡 | 更新日期:2023-04-26 00:00